Visit The Collection

臺灣風俗補碗補皿人

Uploader: NIKKOPublication: 2016-09-23
Basic Information Category: Stamps & Postcards Subcategory: Postcards (Unused) Century: 20 CE Country of Origin: Japan
SpecificationLength: 14 cm Width: 9.1 cm
Description
在現代社會,無論再怎麼強調環保或是廢物利用,打破了瓷碗大概也只有丟掉一途。除非珍貴如唐先生的蟠龍花瓶,才有可能有所謂修補瓷器的念頭。不過在早期物資匱乏的年代,卻有一個特殊的行業,就是「補碗」,也就是將瓷碗修復至可再使用的工匠。這張臺灣風俗明信片上的老婦人就是早期臺灣的「補碗補皿人」,旁邊的日文片假名註解正是使用台(閩南)語的發音。從照片可以看得出來這位婦人應該是戴著斗笠背著扁擔,沿街叫賣補碗服務。很明顯地,補碗這項技藝被當時的日本人注意到,而特地用照片記錄了下來。

現代的陶瓷器修復工法由於大都是用來修補珍貴的古董或是藝術品,是講求所謂的外觀修復,所以通常都是使用所謂的強力膠來修補。這種修補好的成品外觀看不大出來修補的痕跡,但是整體強度可以說是大不如前,只能當成擺飾。但是當年會選擇補碗的人,反而都是因為想要延續該瓷器的使用,所以對於修補後的強度要求就非常高了,也就是不但要能正常使用,而且還不能漏水。照片中的老婦人拿著一根長條木,其實是一根類似小提琴的弓,而左手則是拿著一根鑽石鑽子。補碗人就是用弓來帶動鑽子,在要修補的瓷器上鑽出小孔後,再插銅釘將兩片瓷器固定起來。其原理跟現在的釘書針一樣,所以補碗人必須先用糯米及石灰將碗的破片簡單黏接起來之後,沿著裂縫的兩側鑽出一個一個的小孔,再一一安上銅釘。由於孔並未鑽透,所以補好的瓷器的外面會有類似釘書針一條一條的銅釘,但是內側會僅有原來的裂縫痕跡。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因為這種修補方式的密和度及強度遠勝現在單純使用強力膠修補的作品,所以修補完之後的瓷器不但可以繼續正常使用甚至還可以盛水。

從照片中這位婦人正在修補一個花盆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得知當年修補一個花盆的價格遠比購買一個新花盆要便宜。這位沿街叫賣的婦人甚至是赤腳,可以想見她補碗的工資肯定不高。1897年出版的「安平縣雜記」裡面就已經有提到「補碗司阜」這個職業:「以銅釘兩邊,綰之使不相離。工價每釘十文、五文不等。非用鑽石不能引孔。」。由此可知,當時補碗並不是以件計費,而是以釘子的數目來計費,而那根鑽石鑽子肯定是補碗人最珍貴的吃飯傢伙了。

很多文化及工藝往往就這樣子隨著時間而流逝。例如臺灣以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草湖芋仔冰」及「修理紗窗紗門」的錄音,現在幾乎已經很難聽到了,卻也很少有文史工作者會特意去將其紀錄下來。非常幸運的是,臺灣目前還有人會補碗這項絕活。現在在臺灣極少數還會這項技藝的其中一位就是住在彰化縣永靖鄉的朱芳本先生,他目前還會應邀展示他修補的作品甚至做現場表演。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搜尋一下「補碗」及「朱芳本」先生,除了網路上有補碗影片,也可以注意一下是否近期有展覽可以前往一賭風采。
Ownership InformationAcquisition Date: 2016-06-26
Comments
(size: 0 bytes)

Processing...

About |  Terms |  Privacy |  Contact |  Help |  語言:
Page loading time: 0.004 second(s)